回新聞公告
2012中國新媒體產業十大趨勢簡
[ 2012/1/11 下午 09:11:02 ]
2012中國新媒體產業十大趨勢簡析

新媒體基於內容豐富、傳播模式廣、見效快的優勢,極大的沖擊了傳統媒體的地位,使得更多的傳統媒體紛紛轉型,以順應時代發展。

據人民網1月11日報導,作為科學技術飛速進步的直接受益者,新媒體基於內容豐富、傳播模式廣、見效快的優勢,極大的沖擊了傳統媒體的地位,使得更多的傳統媒體紛紛轉型,以順應時代發展。而在過去的一年里,微博幾乎改變了人們日常的網絡生活、視頻網站版權規範化、中概股遭遇滑鐵盧等都帶給我們很多思考,其中一些新的發展和變化都出乎人們的意料。在2012年里,可以預見新媒體的哪些發展趨勢呢?新傳媒網將為您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分析。








一、文化大發展新媒體迎來最佳時期

2011年,六中全會明確提出“文化強國”的長遠戰略。將從完善市場準入制度,消除壁壘;產業并購重組,文化企業上市;加大政府投入,落實優惠政策;加快完善版權法律政府體系,提高版權執法監管能力;鼓勵新興業態、發展創業文化;打造精品文化品牌,積極進軍國際市場幾個方面大力扶持文化產業。毫無疑問,這些有力政策將成為新媒體產業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

二、十大新聞網站上市已進倒計時

其實早在2009年,國務院就已經通過文化產業振興規劃。規劃指出,要降低準入門檻,吸收更多的社會資本和外資進入政策所允許的文化產業領域。

2012年新華網,人民網計劃在上海交易所IPO。此外千龍網、北方網、東方網、大眾網、浙江在線、華聲在線、四川在線等十大新聞網站將陸續要登陸A股。通過資本市場的資源優化配置,鞏固主流媒體在網絡環境中的輿論引導能力,已經成為當前媒體的發展趨勢。

三、視頻網站期待破局

目前,網絡視頻用戶接近4億,網絡視頻產業日漸成熟,行業競爭逐漸白熱化。但經營方式相對單一,都膠著在影視劇版權資源的爭奪上,因此成本居高不下。為解決發展困境,也有自主投資拍攝制片、加強社交網絡建設等等種種嘗試。在此基礎上如何找到適合本身發展道路,實現差異化。將是2012年各大視頻網站急需解決的問題。

微電影是視頻行業出現的新興產物,它的制作成本相對低廉,門檻較低。主要以網絡為載體進行傳播,范圍廣見效快,很快就成為了商業推廣的青睞對象。一部成功的微電影不但要求娛樂性強,而且要和觀眾有良好的互動。2012年,由中國微博大會組委會和新傳媒網聯合主辦的“第二屆微電影大賽”,將為觀眾評選出最優秀的微電影,非常值得關注。

四、移動互聯網熱潮爆發

基於國內3G市場的開放,一直制約發展的寬帶速度問題得到解決,移動互聯網將迎來一個新的發展高峰期。相對於桌面互聯網,移動互聯網擁有更為龐大的用戶基數。如此巨大的市場,為手機廠商、內容供應商、無線運營商提供發展機遇的同時,該怎樣規範市場,優化整合產業鏈,從而實現健康高速的發展,將是2012年移動互聯網的重大課題。

五、微博發展速度趨於平穩

微博無疑是2011年最耀眼的明星。從民眾通過微博圍觀公關事件,到企業通過微博開展營銷,作用日益凸顯。微博作為目前能夠最快和最有效增加用戶粘度的新媒體,幫助網站自身最大化實現了附加屬性和商業價值,微博運營商正在逐步推出增值服務與廣告產品,以期望建立成功的微博商業模式。11年底北京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北京市公安局、北京市通信管理局、北京市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制定了《北京市微博客發展管理若干規定》,希望以此規範微博的發展。由此看來,2012微博發展速度將趨於平穩。

六、物聯網建設腳步加快

物聯網“十二五”規劃編制工作已經基本完成,并有望近期發布。規劃將從產業、財稅等多方面,提升物聯網產業發展水平。物聯網被稱為是繼計算機、互聯網后,世界信息產業的第三次浪潮。據估算,物聯網的投入是互聯網的10倍,而產值可能比互聯網大30倍,將會成為下一個萬億元級的市場。

物聯網作為信息技術創新最為活躍的領域之一,是新興產業快速成長的一塊土壤,也是一個極具前景的市場。物聯網“十二五”規劃的推出,必將在2012年極大推動物聯網的發展。目前物聯網主要應用於交通、物流、電力等行業,但如何在電商領域推廣應用,實現消費領域的需求,還有待挖掘。

七、知識產權考驗新媒體

經過數年來各方面的不懈努力,通過打擊盜版侵權,加強對網購及電視購物等方面的管理,網絡知識產權環境已經得到了明顯改善。經國家知識產權局局長田力普5日在全國知識產權局局長會議上表示,2012年我國將著力推動產業與企業知識產權工作,培育知識產權優勢企業。

我國民間的版權意識也正在覺醒。影視、作家、微博名人正在以倡議和訴訟等方式,積極主動地抗 議和拒絕對自己版權的侵害。新媒體企業的意識也得到了進一步提升,日前某網站針對微博版權被侵害的情況,聯合相關的版權專家、學者、律師以及相關行業主管部門共同發布了《微博版權保護倡議書》旨在推廣微博版權保護意識,推進微博版權保護實踐。

八、新媒體藝術發展手段多樣化

2011年,大量的傳統藝術家、新媒體藝術家在網上開辦了個人展覽。以網頁瀏覽器作為載體,展示了傳統藝術和運用科技、數字化生產的藝術作品。這樣的展覽得到了越來越多圈內外人士的關注。大量新媒體的運用不但有利於低成本的展覽,而廣泛快速的傳播性也得到了大品牌的關注。可以預見,在未來的幾年內,將有更多的藝術作品通過新媒體進行展覽,更多運用數字手段的藝術作品也將進入大眾視線。

九、社會化媒體促進政務服務創新

網絡的普及和數字技術的進步,使得新媒體的社會化過程加劇。國家領導人通過網媒與網民在線交流,帶動了網民通過新媒體與政府、官員互動的熱情,從參政議政方面發揮了新媒體的作用;網絡輿論引導和輿情監測方面,新聞網站和相關媒體也進行了大膽探索和積極實踐,取得了一定成效;在關注民生問題和弱勢群體方面,新媒體是當之無愧的巨人,快速的傳播及良好的引導,為社會安定和發展建設做出了巨大貢獻。

十、三網融合取得實質進展

早在2009年“兩會”時,三網融合就首次寫進了政府工作報告。對於三網融合將怎樣改變普通用戶的生活,工信部副部長楊學山曾表示,在實現三網融合后,百姓家就不需要電視有條線、電話有條線,一種線路所有服務都可以得到。除了可以節約資源,三網融合還實現了數據、聲音、圖像這三種業務用一個網絡、一種平臺進行服務,為業務創新提供了空間,為產業發展帶來新的經濟增長點。這對新媒體發展的推動作用不言而喻。三網融合將為已經具備這種融合形態的新媒體提供廣闊的發展機遇,推動新媒體業的有線、無線和互聯網視頻業務的整合,引進新的商業模式。

2011年三網融合取得了實質性進展,第二批試點城市已經開始部署。可以確定,在未來三到五年內,三網融合將是我國未來通信行業工作的重中之重。

(劉燕 編輯)

免責聲明:本文所載資料僅供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世華財訊對該資料或使用該資料所導致的結果概不承擔任何責任。若資料與原文有異,概以原文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