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新聞公告
【文章分享】3
[ 2022/9/1 上午 09:56:36 ]


#本文節選自 宗薩蔣揚欽哲仁波切 『一位名人 病臥在床』


從一個比較學術而實際的角度來說,煩惱(情緒)只有在沒有覺知(awareness) 伴隨的時候,才會成為所謂的煩惱。註意,“所謂的”在這裏很重要。


為何如此?


假設你在戶外小便,突然註意到有個人正朝著你走過來,你會有什麽自動的反應?你會停止小便,這是條件反射。


同樣地,當我們感到極度瞋恨、嫉妒或驕慢時,如果我們在其中註入了僅只一滴的“覺知病毒”的話,這個煩惱就會生病。生了病的煩惱就是你所需要的,因為生了病的煩惱,是個虛弱的煩惱。


問題是,我們多數人總是等到太遲才給自己打針,這種延遲使得煩惱變得非常肥大又極度機敏。因此,佛陀才提供給我們這條道路:這條道路與所有其他道路完全不同,因為只要單純地保持覺知,是完全不會有痛苦的。


大多數人指望首次註射“覺知”就可以立即起作用,但是由於我們百千世以來,這是第一次將“覺知”應用在我們的煩惱上面,因此效果只能維持一剎那。


我們也會期待任何一點的嫉妒、瞋恨和傲慢都立即而且永遠地消失,這顯然也不會發生。由於我們持續會經驗到煩惱,造成某些修行人對自己的修行感到失望。花了這麽多年禪修,坐扁了這麽多個蒲團,我們怎麽還是會感到嫉妒?這真是令人氣餒。


我們必須學會對堅持感到滿足。每次煩惱生起,只要你記得對它註射惱人的“覺知病毒”,你就應該滿足了。


要看到什麽明顯的效果,可能要花上幾年,但在一段時間之後,你會開始在煩惱生起時註意到它,而終究,你甚至可能會自嘲在一開始竟然感到嫉妒。嫉妒不是唯一能淹沒我們的煩惱,許多其他的煩惱也會,比如說,感覺自己很荒謬的情緒等。


心靈道上的初學者,對於障礙是什麽樣子不會有概念。你對煩惱生起的反應,就像花圃中的雜草,除非你是園丁,否則很難看出區別。學習分辨哪個雜草是雜草,會需要花點時間,但一旦你學會這樣做,你的修持就還算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