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中國直播遍地開花,去年在人人都是主播,土豪打賞一出手便是跑車遊艇的榮景過後,不只網紅們開始變現乏力,連異軍突起的行動最大原生直播平台映客現在也將被宣亞國際收購。中國直播平台的現況,或許值得剛起步的台灣借鏡。
原文刊登於 36Kr ,INSIDE 獲授權轉載。
映客 還是賣了,買家是在創業板上市不到半年的宣亞國際。一家市值 72 億元的公關公司,打算吞下估值 70 億的直播公司 50% 以上的股份。這更像是一樁不得不為,彼此拯救的交易。
映客的賣身早有傳聞,它最風光的時候是在 2016 年 9 月,投資方崑崙萬維出讓 3% 股權,套現 2.1 億元。就一家成立才一年半的創業公司而言,這價格高得離譜。可市場買單的不只是映客的故事,還有直播這個迅速被鼓動起來的風口神話。
諷刺的是,在這筆大交易之後,直播就由熱轉涼。聚光燈不再打在映客身上,秀場直播、遊戲直播、全民直播,這些曾經造就一批准獨角獸的標籤,在過去半年統統失靈。一個風口鼓脹到變形,大概只有直播公司倒閉才能讓人們興奮一下,就像光圈直播倒閉引起的短暫喧囂一樣。
人們更關注的是快手和陌陌,前者從短影片工具起家,做出了社區;後者在社群的基礎上,把用戶的價值又重新挖掘了一遍。無論哪種,直播都只是它們平台上的重要一環,而不是全部。
直播幾乎就是映客的一切。這種專注讓它抓住了風口,在 YY 還在猶豫要不要放棄 PC 端秀場的優勢,轉入行動端時;或者是微博在直播熱了一年之後才跟一直播聯手時,映客已經當了很久的 app sotre 免費榜第一。但這種產品上的單一也讓映客的瓶頸來得尤其之快。
雖然強調自己是全民直播,打開映客,系統推薦的主播還是以唱歌聊天的俊男靚女為主。這個看臉求新鮮感的過程,注定是新用戶不斷進來,老用戶不斷流失的過程。而新用戶的獲取已經不像映客創立時那麼廉價易得,隨著競爭對手的投入,這件事只會越來越貴。陌陌創辦人唐岩曾表示獲取新的直播用戶將是 2017 年陌陌投入的重頭戲,快手甚至已經直接跨界冠名了《奔跑吧兄弟》(中國版 Running Man)。
要打破用戶天花板,映客需要變成「強內容」的平台,或者是加強短影片的屬性。內容的護城河恰恰是最需要時間來搭建的。從去年年底開始,映客已經表露出要做精緻內容和發展短片的意願,但半年過去,暫時沒有多少成果出現。
至於交易的另一方,來自「傳統行業」的宣亞國際,音量要比被收購的映客小得多。
儘管在本土公關公司的領域內,宣亞已經是佼佼者,但跟藍標這樣已經成功將業務轉型為全案策劃的公司相比還有巨大的差距。2016 年,藍標的營收是 123 億元,宣亞的營收預估只有 5 億元左右。公關公司的客戶數量和服務價格,決定了它們的天花板並不高。幾乎所有公關公司上市後都會轉型數位行銷,收購映客,相信目的也是向數位行銷轉型。成為宣亞的一部分,與其他業務互為補充,而不是只以直播應戰體力更持久的陌陌和快手,在一定程度上,也能解除映客的困境。
在公告中,宣亞表明這起收購將以現金方式進行。這也排除了映客透過換股借殼的可能性,而且現金交易的好處是省去了證監會審核的風險。換句話說,對交易雙方來說,這起交易都必須成功。
有趣的是,今天中國創投圈流傳著一篇《致焦慮的風險投資人》,文中以映客為案例說明早期投資的有所為有所不為。映客顯然是作者「不為」的系列。根據發文機構藍湖資本的監測,映客因無法在頂尖直播主的供給端形成控制,進而流量也出現了明顯的下跌,百度指數更是暴跌了 70%。
映客投資人朱嘯虎轉發了這篇文章,反駁道「關於映客的說法是完全錯誤的」。
「總有些自以為聰明的人。」映客 CEO 奉佑生留言。
無論如何,留給映客的時間窗口不多了。